新行为心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及强化理论
斯金纳是新行性条新行为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其学习理论和华生的为心行为心理学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华生认为“没有刺激,理学理论就没有反应”;斯金纳则并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代表他认为这一观点不够全面和准确,人物并提出要注意区分“引发反应”和“自发反应”,斯金射实继而提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斯金纳的验及贡献在于,通过动物实验发展了学习理论,强化揭示了人和动物的新行性条基本学习方式,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为心原理。所谓的理学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代表一种在刺激控制下形成操作性反应的条件反射。这里的人物“操作”主要强调的是个体“操作”环境产生期待的结果。斯金纳认为,斯金射实一个操作发生后,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操作再次出现的概率就会提高。同时他还指出,“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会消退”。当然,一个已经习得的行为并不会随着强化的停止而马上消退,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慢慢消退。而消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行为本身力量的强弱。
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中,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强化物:包括积极强化物,如水、食物、奖励等;消极强化物,如批评、或用于惩罚的各种手段——电击、噪声、强光等;条件性强化、强化程式、行为塑造。斯金纳指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当然,斯金纳的理论来源于他的实验,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来的研究结果。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 “斯金纳箱”实验,就是揭示的这一原理。
实验1:将老鼠放进这个斯金纳箱,箱子中的老鼠只要按压一个杠杆就会得到一件食物。实验之初,老鼠在箱子里只是胡乱跑动,这一过程中会不经意地碰到杠杆,这时它就可以获得一个食物。当然这时的老鼠还没有意识到杠杆和食物的关系,所以它依旧是胡乱地跑动,然后又在不经意间碰到了杠杆,于是又得到了一个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人员发现老鼠压杠杆的次数在增加,最后老鼠会通过不断的压杠杆来获取食物,它们学会了用压杠杆获取食物的方法。老鼠之所以学会了通过压杠杆获取食物的方法,主要是对其行为——“压杠杆”的鼓励,强化了这种学习行为。在这个实验中,“强化物”就是用来刺激老鼠不断去按压杠杆的食物,食物刺激老鼠按压杠杆的过程即一个“强化”。从这个实验得出的观点是:行为的习得,是通过强化实现的。譬如,一个儿童喜欢在纸上乱画,如果每当大人看到他的这一行为时,就会对他进行表扬或者给予奖励,他就会更加的喜欢在纸上乱画,大人的表扬和鼓励就起到了一种强化作用。当行为者感觉到“行为”与“奖励”是有联系的,他就会为了这种奖励去学习。实验者就是通过将行为与奖励不断重复,使之建立联系,而培养起操作者的行为模式。
实验2:将一只小老鼠放进带有杠杆的箱子。小老鼠在箱子中乱跑时,如果按压了杠杆就不会受到惩罚;但如果它没有按压杠杆,实验者就会给箱子通电,让老鼠感觉到不舒服。实验到最后,小老鼠学会了按压杠杆,把它放进盒子后,它会立即直奔杠杆,以逃离电流的惩罚。但是如果实验者一旦不给箱子通电,小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就会迅速消退。可见,“惩罚”对于学习而言,虽然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但是一旦惩罚消失,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因此,从长远看,惩罚并不利于行为的习得。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还提出了连续强化和间歇性强化。连续强化是个体每次出现正确反应后,都将会获得奖励,从而提高这一反应的频率。如下面这个实验。
实验3:实验者将一只饥饿的小白鼠放入斯金纳箱中,开始时,胡乱奔跑的小白鼠每次无意间按压杠杆后都有食物掉下来,后来实验者开始降低供给食物的频率,最后降低到每隔1分钟后,小白鼠按压杠杆后概率性掉落食物。实验的结果是,小白鼠从开始会不停地按压杠杆,到最后每间隔1分钟按压一次杠杆。
当实验者停止食物供给后,小白鼠的行为消失。由此证明,当个体每次出现正确反应后都提供强化物,可以使其这一行为反应的频率提高。也就是说,在连续强化下,习惯行为的速度会更快;但一旦连续强化消失,行为便会消退。
实验4:斯金纳将一只饿了很久的小白鼠放入 “斯金纳箱”中,当乱跑的小白鼠按压杠杆后,并不会每次都有食物掉落下去,而是概率性地掉落。最后,小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
然后,实验者开始对食物的供给降低频率,即便小白鼠不停地按压杠杆,也不会次次都给它食物,随着食物投给的频率降低,小白鼠按压杠杆的学习行为并没有发生变化,直到后来在小白鼠按压40—60次后,才给他提供食物,但小白鼠仍然会不断按压杠杆,这一行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在部分强化的情况下,就算强化停止,个体习得的行为会保持的时间也会存在一段时间。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不同的强化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实验3的结果是,行为学得快,消失也快。实验者认为,当连续的强化停止后,个体就会认为强化物不会再出现,从而放弃某种行为。而间歇性强化则会让个体心存一份希望,所以行为消退的会更慢一些。
斯金纳正是通过上述实验发现强化作用对动物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并将这一发现推广到人类的学习上。他指出尽管和动物学习行为相比,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更为复杂,但还是需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具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并不同步进行,而出现在反应发生后,即伴随这一反映出现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机体做出所希望的反应后,才能获得奖励,即强化物;通过强化物的刺激,这种反应会不断得到强化。斯金纳指出,个体习得的一切行为,都有赖于操作性强化。因此,可以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改变他人的反应。正是源于强化作用的认识,他提出在教学方面,教师应该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给予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责任编辑:人际关系)
-
【行业论坛】2015年萧山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学术年会,心理咨询专业训练
关于举办2015年萧山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学术年会暨第七届行业论坛的通知各位会员: 为进一步普及推广心理咨询知识,给协会全体会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推进我区心理咨询行业的积极发展,特举办 ...[详细]
-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有双重性格。展现在别人面前的自信,与内心里的自卑几乎同时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药剂师小袁相貌英俊,为人诚恳,善解人意,在别人面前总是一副开心的样子。可每到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就会郁郁 ...[详细]
-
恋父情结是指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对父亲产生了过度依赖、痴迷或性吸引的情感倾向。恋父情结常常会导致女儿内心不稳定,情感崩溃和恐惧,甚至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负担。以下是恋父情结女孩子的一些性格特征和表现:1.依 ...[详细]
-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说话方式都不一样。而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的说话方式,来判断他的性格特征。另外,几乎每个人都有几句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而这也在 ...[详细]
-
如今,青少年心理咨询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所以我们有必要去了解青少年心理咨询,杭州心理咨询公司跟大家分享青少年心理咨询。 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青 ...[详细]
-
导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早恋现象日益普遍。许多父母对女儿早恋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这种反对不仅源于对女儿的担心,还有对家长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本文将从心理层面探讨女孩子早恋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家长 ...[详细]
-
“人为什么活着呢?”这是年轻人们经常问到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只会出现在年轻时代。在四十岁、五十岁,或是更年期的人们同样会自问:“什么是生活?到底什么是人生?”然而这个问题却很难得到答案。这是因为生活 ...[详细]
-
社交恐惧症的案例五年来,我到处看病,做过各种检查,包括最先进的CT及核磁共振。医生们的结论不约而同:没有病。可是我活得非常痛苦,至今仍不知究竟是什么病,连我的亲友也认为我“自寻烦恼”、“无事生非”。我 ...[详细]
-
爱情是一种令人陶醉、美妙又神秘的体验,它让人感受到生命中最深刻的情感。对于女生而言,陷入爱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要想让女生陷入爱情,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瞬间和举动。1. 第一次见面:男生展现出自信、幽默 ...[详细]
-
高智商的人通常具有以下几个说话特点:使用较为复杂和精细的词汇。善于表达,并能够清楚简洁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喜欢提出问题,不断挑战现有的知识体系。喜欢总结归纳,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概括和把握。善于推理分析,能 ...[详细]